积极预防
夏季要注意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注意室内空气清洁,经常通风换气。对付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从根源隔绝病*。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所引起。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腮腺炎的患者咳嗽、喷嚏会有飞沫扩散到空气中,患者用过的物品、餐具、食物,被病*感染过的也会造成传播。
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偶尔1周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波及,颌下腺肿大时颈部明显肿胀,颌下可扪及柔韧而具轻触痛的椭圆形腺体: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整个病程约10~14天。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改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患者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卧床休息、多喝水,可服用抗病*的药物,清热解*的冲剂或外敷的中药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学校开展日常监测制度,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及时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
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寄生虫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等),但是仍然有些病例病原体的实际传播途径不明了。不同感染接种剂量直接影响疾病的传播方式和易感性。
发病机制为*素和(或)病原体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而致病。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各种腹泻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霍乱定为甲类传染病,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定为乙类传染病,除上述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定为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品,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吃生冷的海产品;
2、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少去拥挤场所,杜绝传染渠道;
3、在外就餐、旅游时应注意预防,如不食用不洁、腐败、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体抵抗力;
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积极治疗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编辑赵泽君初审
薛云复审
郭金龙终审
宋志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