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一)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多在中年后发病,男多于女。此癌发病隐匿,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故临床发现时多为晚期,死亡率较高。
1.病理变化
(1)小肝癌型: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小肝癌多呈球形,界清,切面均匀一致,出血及坏死少见。大多数病例属于早期肝癌。
(2)结节型:最常见,通常合并有肝硬化。癌结节可为单个或多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3)弥漫型:癌组织弥散于肝内,结节不明显,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形态上与肝硬化易混淆。此型较少见,仅占1%左右。
(4)巨块型
肿瘤体积巨大,直径多10cm,圆形,右叶多见。切面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瘤体周围常有多少不一的卫星状癌结节。本型不合并或仅合并轻度肝硬化。
镜下,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差异较大。分化高者癌细胞类似于肝细胞,分泌胆汁,癌细胞排列呈巢状,血管多,间质少。分化低者异型性明显。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除了巨块型外,常并发肝硬化。
3.扩散
癌组织先在肝内直接蔓延,易在肝内沿门静脉分支播散、转移,使肝内出现多处转移结节。肝外转移通过淋巴道,可转移至肝门淋巴结、上腹部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晚期通过肝静脉转移至肺、肾上腺、脑及肾等处。侵入肝表面的癌细胞脱落后可形成种植性转移。
(二)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占原发性肝癌的10%以下。此型与肝硬化和HBV或HCV感染无关,目前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胆管内寄生虫或接触胆管造影剂有关。肉眼,多为单个肿块,含丰富纤维结缔组织,色苍白。镜下,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可分泌黏液,癌组织间质较多。易发生肝外转移,常见部位为肺、骨、脑等。
(三)混合细胞型肝癌
含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极少见。
二、胰腺癌
胰腺癌为较少见的消化系统癌。
(一)病理变化
胰腺癌发生于胰腺的头(60%)、体(15%)、尾部(5%)或累及整个胰腺。肉眼,肿块大小和形态不一,肿瘤呈硬性结节突出于胰腺表面,或瘤结节埋藏于胰腺内,不进行深部取材难以确诊。癌周组织常见硬化,使全腺变硬,甚至剖腹探查时都很难与慢性胰腺炎相鉴别。镜下,常见组织学类型有导管腺癌(占病例85%以上)、囊腺癌、黏液癌及实性癌。
(二)扩散及转移
胰头癌早期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和器官,如胆管、十二指肠。稍后转移至胰头旁及胆总管旁淋巴结。经门静脉肝内转移最为常见,尤以体尾部癌为甚,进而侵入腹腔神经丛周淋巴间隙,远处转移至肺和骨等。体尾部癌常伴有多发性静脉血栓形成。
(三)临床病理联系
胰头癌的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疸。体尾部癌的主要症状是深部刺痛(癌侵入腹腔神经丛)、腹水(癌侵入门静脉)、脾大(癌压迫脾静脉)、贫血、呕血及便秘等症状,但常无*疸。如不能早期确诊,预后不佳,多在1年内死亡。
优质医学资料整理创作平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