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牛奶血”
今年32岁的李先生身高cm,体重斤,是个名副其实的壮汉。平日里他酷爱喝酒,吃麻辣火锅、小龙虾、烧烤等。前不久,李先生约了几个好友相聚烧烤摊,喝了啤酒、吃了烧烤,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出现“胃疼”。起初,李先生觉得是吃多了不消化,于是吃了点肠胃药,但“胃疼”反而却越来越厉害。随后,李先生赶忙来到青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过一番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医护人员为他抽出来的空腹血上浮着一层厚厚的白脂,状若牛奶,俗称“牛奶血”。
据该院消化内科主任介绍,李先生得的这种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后症状不缓解。日常生活中,冰镇啤酒或饮料、麻辣火锅、麻辣小龙虾、烧烤、生食海鲜、小零食和月子餐等都可以引起胰腺炎的发生。“患者本身就患有严重高脂血症”,李主任介绍,高血脂是引发胰腺炎的一大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胆结石和饮酒也会引发此类疾病。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血浆中脂质水平高于正常的一种病症,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及年轻化的趋势。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血脂克星”壳寡糖在降血脂方面的功效得到验证。
壳寡糖的前身——甲壳质(Chitin)是自然界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大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外壳,真菌细胞壁及一些藻类当中,是由N-乙酰基葡萄糖聚合而成。甲壳质经脱乙酰化处理后得到壳聚糖(Chitosan)。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甲壳质、壳聚糖的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目前壳聚糖已被用作免疫促进剂、抗肿瘤制剂、止血剂和伤口敷料等,但是由于其不溶于水及其他许多无机溶剂,所以在开发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而用甲壳质、壳聚糖降解制备的壳寡糖,是对甲壳质、壳聚糖更有效的利用。
壳寡糖是由2~10个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通过一系列试验发现,其不仅水溶性好,易被人体吸收,与壳聚糖具有相同的作用,如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而且应用领域大大拓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化工等多种领域中。
结果分析:
1、壳寡糖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本试验结果表明,壳寡糖和脂必妥均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TC含量及VLDL-C+LDL-C含量,壳寡糖还可以显著提高HDL-C/TC,表明壳寡糖和脂必妥均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其中壳寡糖的效果更加明显。有报道指出,壳寡糖可以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是一种天然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2、壳寡糖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
本研究中,与高脂模型组小鼠相比,壳寡糖组和脂必妥组小鼠的肝脏均明显接近于正常组小鼠,直观地说明了壳寡糖对小鼠肝脏具一定的保护作用。
转氨酶作为反映肝功能损伤的灵敏指标,在正常条件下,这些酶存在于细胞质当中,当细胞膜受到损伤的时候就会释放出来。
与高脂血症模型组小鼠相比,壳寡糖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均显著降低,表明壳寡糖能显著抑制因高血脂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对肝功能和肝细胞膜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壳寡糖组小鼠肝脏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表明壳寡糖能显著降低MDA的含量,抑制了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肝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中,壳寡糖可以显著提高PB-SH含量,可能是壳寡糖直接抑制了脂质对细胞膜的氧化损伤,降低了脂质过氧化水平,并且保护了许多酶的活性不受抑制。
3、壳寡糖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中,无论是从保护肝脏组织形态完整性和抑制脂质堆积方面看,还是从降血脂、对肝脏功能的保护和抗氧化水平综合来看,脂必妥和壳寡糖均具有显著效果,而壳寡糖的效果要更好一些。
脂必妥属于复方药,其降血脂和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已经在前期实验研究和临床上均已得到验证。
而壳寡糖是在成分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达到了更好的疗效,因此以后应该在壳寡糖与其他降血脂的有效成分复合来提高治疗效果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此外壳寡糖是由天然提取物甲壳素加工而成,来源广泛,因此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壳寡糖:新一代健康食品
年,国家就正式批准壳寡糖为新资源食品,壳寡糖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随着壳寡糖研究的深入,壳寡糖增强免疫、调节亚健康、改善慢性病等方面的功效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随着壳寡糖在食品、保健品方面的广泛应用,数千万人群将获得受益!
参考资料:
1.申杰,叶希韵,沈菊,等.壳寡糖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及肝脏保护的作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35(9):35-38.
2.胡迎青,陆雪华,汪晓莺,等.壳寡糖降血脂作用及与RAP的表达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7,14():-.
3.刘冰,刘万顺,韩宝芹,等.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6(04):-.
4.杨硕,王斌,夏文水.壳寡糖对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水平及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16(09):9-14.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