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生存,所以要吃饭,这些日常食用的蔬果、肉蛋奶、谷豆等初级或再加工的食物称为普通食品。
当你吃的这些普通食物满足不了日常营养需要时,可以食用膳食补充食品,在国内也被称为保健品,这类食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
如果你家有宝宝,那就需要食用婴幼儿配方食品或辅助食品。
如果家里有身体处于特殊时期的人,比如贫血、手术等,可以食用专门制作加工的食品,也许你会想到补身体熬鸡汤、骨头汤等,事实上,鸡汤、骨头汤里面更多的含有的是盐、脂肪,蛋白质含量很少,而科学上有一类专门为此时准备的食品,叫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什么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呢?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英文全称是:FoodforSpecialMedicalPurposes,简称为特医食品(FSMP)。
特医食品,很多人对其是陌生的。通俗的讲,就是给病人吃的饭。在临床上,很多病人没有因疾病而死,却死于‘饥饿’,尤其是肿瘤、手术病人,术后会掉很多体重,或是肌肉消耗得一塌糊涂,或是贫血长时间不能恢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吃的不对,营养需求达不到。
特医食品就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或膳食的特殊需要,而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特医食品究竟特殊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1.标准高于一般食品特医食品在配方及工艺上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或指向性、系统的定量性和广泛的多样性,因而和其他所有的食品及药品形式相比,具有最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标准高于保健品等一般食品,低于甚至等于药品。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特医食品不能“代工”生产。而对于部分功能是药品所不能代替的,甚至高于药品的价值,所以对于医疗的辅助价值极高。
2.作用特殊性当人听到“食品”二字时便觉得不靠谱,感觉没有什么医疗效果,其实不然,自远古时期开始古人就倡导食疗,就像十九大习近平主席依然倡导“药食同源”,所有医药成品大部分都是源于我们平时见得到的食物之中,所以真正用食品命名的特殊医疗药物实质是医药界的最高标准。并且在医疗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营养补充、医疗支持作用。特医食品的应用,可以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充分发挥人体自身的修复机能,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在医保费用日趋紧张的当下,特医食品的运用无疑对医保支付,还是对病患的治疗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上,肌肉萎缩、贫血、免疫力下降、行动受阻、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组织修复减缓、伤口愈合缓慢等等,在病人死亡诊断中,基本上见不到是营养不良的导致的,但是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其他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在国外,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有专门负责会诊的部门为患者提供营养方案。患者在住院时,都要进行营养不良的风险筛查和评估,一旦发现有营养不良风险,入院之前就要先补充营养,补充完再做手术。
在发达国家,营养支持是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产品的选择很多,在美国家庭或医院用量的3倍。
特医食品是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哪些人可以食用?
特医食品虽然与疾病有关,但其用途不是治疗疾病,本质是食品。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已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纳入食品监管体系。
在传统意识的治疗方式中,通常只注重“医”和“药”,而忽视了“食”的重要性。而往往一些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患者对“食”不够重视,对疾病的治疗起了反作用,或者会延长治疗期,增加患者的负担。
一些慢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饮食不当,使得用药时间更长,甚至有病情加重的可能。
特医食品标准高于保健品,低于等于药品。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药品的作用,但是可在医疗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营养补充、医疗支持作用,将在医学界占据不可代替的位置。
特医食品是只要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就都可以吃,包括:正常生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孕产妇、老年人、婴幼儿;病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肾病、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和手术等损伤人群。
患者在术后康复阶段,消化功能会变弱,体内又急需大量的营养素来促进身体恢复。应用特医食品可以纠正代谢失衡、维持机体平衡、提高机体功能,同时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增强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对于婴幼儿、妇女、老年人来说,体质较弱、进食受限,特医食品能帮助这类人群补充身体所需的特定营养素,快速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特医食品分类
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将特医食品分为三类,即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含有各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搭配均衡,且对配方食品所含的能量、蛋白质、亚油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有要求。单一营养来源,即食用特医食品可不用吃饭,%依靠这一类食品存活或者作为这一类食品的补充。
1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如糖尿病型的产品,含有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和较多的膳食纤维,并对某些营养素进行调整,使其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A1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A2呼吸系统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A3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A4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A5肝病全营养配方食品。A6肌肉衰减综合症全营养配方食品。A7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全营养配方食品。A8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A9食物蛋白过敏全营养配方食品。A10难治性癫痫全营养配方食品。A11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A12脂肪酸代谢异常全营养配方食品。A13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由于制剂中使用的是缓释淀粉,或者加了膳食纤维,能够减缓吸收速度,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会升高。另外,这类制剂中的脂肪配比也很合理,患者服用后既能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同时也能实现脂肪酸的调整,一举两得。例如:肾功衰竭患者,肌酐、尿素氮均严重超标,在用利尿剂治疗同时,增加肠内营养治疗,采用肾病专用型营养制剂和低蛋白米、面,可在短期内使这些指标明显下降,极大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需要与其他食品配合使用,故对营养素含量不作要求。了解了特医食品,在患病时用特医食品来干预,能让身体早日康复,重要的是,它是科学的。
3特医食品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进一步追求,“治未病”的疾病预防理念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同。特医食品的运用,正是通过“充分发挥人体自身的修复机能”的原理,将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病不入侵的良好状态。
在营养食品领域也是一样,为患者提供经过科学论证的营养配方,与药品共同辅助疾病治疗,能加快人体机能的恢复,这一创新已经在医疗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医食品的应用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国家已经将这类产品列入医保报销的范围。
从全球来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据统计,全球每年消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约亿-亿元人民币,市场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欧美年消费量占据全球较大比重,约为亿-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5%;日本和韩国的市场规模为亿-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8%。
在中国,特医食品的应用起步较晚。在年7月之前,中国的特医食品皆源于国外,在发达国家特医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60%。而目前,中国消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规模占全球的1%,总量约为6亿元人民币;但在最近几年实现快速发展,平均年增速超过37%。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医疗费用和医保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的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