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眨眼就过了(???ε???),时间真是快啊还(bu)想(xiang)放(shang)假(ban)!
还好还好,接下来的元宵节,还能再热闹一把。
汤
圆
热闹的元宵节,除了寓意喜庆,阖家团圆,它的诸多传统习俗更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吃汤圆,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春节之后胖三斤,在甜甜汤圆的诱惑面前,我们又该如何挽救脆弱的胃呢?
胃胀泛酸?好吃可别贪多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养生节。
此时为冬春交际,三九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人们仍需保暖。正月十五这天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圆外,还能温暖脾胃、调畅气机、抵御春寒。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要注重阳气的升发,同时又要避免升发太过。为了抑制肝木旺以克制脾土,饮食中注重增加甘(甜)味以补脾。所以,在元宵节吃的汤圆也大都含有豆沙、芝麻、花生、杏仁、核桃、枣泥等味美甘甜之品。
然而,经过春节各种应酬的“洗礼”,很多人的肠胃消化系统已经难堪重负,“每逢佳节胖三斤,一到春节胖五斤”,摸着脸上二两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到味美的汤圆,都有想敞开肚皮大快朵颐的冲动,但往往我们吃了几个之后,之前的欲望就会慢慢的消失掉。
这是因为糯黏的外皮+高脂肪高糖的馅料,二者内外相加,身体消化系统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也就难怪很多人兴高采烈的吃汤圆,最后却胃胀泛酸难受,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胃在摄入糖分过高的食物后,胃酸的分泌会明显增多。
食用汤圆有讲究
不能多吃
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主食。吃过元宵后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避免油炸元宵,拔丝元宵等吃法,虽美味,却让身体额外负担了了大量的油脂与糖类,于健康不利。
别忘喝汤
经水煮,汤圆中的不少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在汤里。喝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的,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防烫伤
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建议放温后再食用。
刚出锅的汤圆柔软润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欢吃刚出锅的热汤圆,这样更容易烫伤。因为馅料较之外皮更热,一旦囫囵咬破时,馅料可能烫伤口腔黏膜甚至食道。
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危害更大。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食物灼伤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
吃汤圆,这些人要注意了
很多人喜欢吃汤圆,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吃。以下七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一、湿热痰火偏盛者
众所周知,汤圆是糯米做的,而糯米性温,黏性大,不易消化。湿热痰火偏盛者,表现为咳嗽、发热、腹胀、便秘等,应当避免食用。
二、“三高”人群、痛风患者
而汤圆其实是典型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三高"人群,痛风患者,还有超重、肥胖人士当然不宜多食。
三、年老体弱者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难以消化和吸收汤圆这样的粘食。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四、肿瘤及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
中医说"甘入脾",汤圆味道甘,糖量特别高,有"缓滞"作用。
对于手术后、放化疗后的肿瘤病人,尤其消化道肿瘤;还有胃肠溃疡、慢性胰腺炎和胃肠炎患者,若粘滞腻性食物吃得过多,则会使胃肠负担过重,减缓肠胃蠕动,导致腹胀、打嗝、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五、高血压、高血脂及痛风患者
无论是甜馅汤圆还是咸味的汤圆,都含有大量的油脂。甜馅的汤圆含有大量糖分和热量,大量食用,会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粘度加重。
六、婴幼儿、久病初愈者
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汤圆不利于康复。《伤寒论》特别嘱咐说,当人大病初愈,或者病刚刚好的时候,应该“忌生冷黏滑”,所以病人不宜多吃元宵。
糯米也不适合儿童,如《随息居饮食谱》所云:"糯米……性太黏滞,难化也。小儿、病人最宜忌之。"
无糖元宵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汤圆外皮馅料中不加糖,很多厂家大打“无糖”旗号销售,但汤圆作为淀粉类食物,消化过程中体内也会产生糖。更因为无糖,除了会加一些木糖醇类物质,也会通过添加大量油脂来弥补无糖造成的口感下降。所以,即使“无糖”,也不可多食。
对于一般的高血糖朋友与糖尿病症状不严重的朋友,汤圆是可以吃1—2个来满足一下食欲的,但同时要减少其他主食类的摄入,避免血糖升高。
另外,因汤圆糯米不易消化,因此食用时可搭配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生白萝卜等。或是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来平衡汤圆带来的滞缓效果,降低对脾胃的伤害。屈原天气:
2月27日(周二)
中雨,9度-17度
2月28日(周三)
晴,10度-18度
3月1日(周四)
小雨,11度-22度
编辑丨余敏
主编丨周江
监制丨谢运
总监制丨曹驰飞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