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东方网
倪泉兴教授访谈录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
权威专家
倪泉兴教授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
医院胰腺外科
简介倪泉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学权威,从事外科医、教、研工作45年余,擅长各种外科疾病诊治,尤其对处理胰腺、肝脏和胆道各种良、恶性疾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胰腺肿瘤的诊治方面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先后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及“卫生部先进工作者”等奖项,为我国胰腺肿瘤专科化、专病化发展以及胰腺外科技术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科研方向:胰腺手术方式改进、胰腺癌淋巴转移特性、分子生物学机制、胰腺肿瘤干细胞、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化疗、化疗多药耐药等研究。
论文著作:已发表论文余篇,参加编写《临床外科手术》、《实用外科学》和《现代外科学》等10余本医学著作。
倪泉兴教授访谈实录
很多朋友听到胰腺癌都在考虑一个问题,胰腺在什么位置呢?说到心脏病或者大肠癌都知道发病部位,但提到胰腺,很多朋友有一些糊涂。
记者对,胰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像肝、肺、心脏、肾脏,对这些器官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紧贴在后背,也看不到,尤其是中医里没有胰腺这个脏器的。
倪泉兴教授
所以大家更不熟悉了。说到胰腺癌很多名人因为胰腺癌离开的,比如说帕瓦罗蒂,还有香港的肥肥。胰腺癌在医学上是什么样的定义呢?
记者在医学上来说是最难治的肿瘤,相对好治的或者生存期比较长的是甲状腺,而胰腺癌差不多90%的都会死掉,我们治疗的结果不如肝脏、胃,更不如乳腺、甲状腺。
倪泉兴教授
我们说到胰腺癌往往会说一旦发现可能就是中晚期,因为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
记者因为不在体表,藏在肠子的后方,早期没有症状,我今天一个病人是晚期肿瘤,没有任何的症状。第二个问题,人体有两种神经,一个是体神经,一个是内脏神经,跟体神经管痛觉的不一样,它的感觉比较模糊,两、三个阶段以内的神经挨在一起,之间相互交叉,症状比较模糊。比如说早期可以表现胃不舒服,往往会认为是胃部不舒服,有的吃了药症状好一点,等到一段时间就到晚期了。第三个问题,目前的体格检查一般不大会做胰腺的检查,目前治疗的措施相对来说有一些滞后,我们也不可能做一些非常高级的检查。当然也可以做PtCT,块,有的地方1万多,普通老百姓承担不起。有的早期也查不出来。我们也不可能都去做CT,普通CT没有用,要很大肿瘤才可以做出来,照出来的肿瘤在1公分左右才可以发现。还有的更先进的仪器,比如说胰管镜检查,但比较昂贵,设备比较少,也没有这样的医生,本身做了以后有些人会发胰腺炎。总体来说早期诊断的方法比较缺乏。
倪泉兴教授
高端的检查可能会探测出趋势,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普及性不强。很多人没有不适的情况下,恐怕不会专门做某一项非常尖端的检查。
记者一般人都认为自己身体好,我没有什么病,但事实上人体到了40岁以后,免疫机制减弱,事实上人体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不正常的细胞,但我们自己可以发现并处理,但抵抗力降低的时候,这些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包括老化细胞,肿瘤细胞慢慢长出来,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产生肿瘤。本身人体的免疫细胞,比如说猫应该吃老鼠,但时间长了以后两者合并共处,甚至猫不吃老鼠了,人体就越来越不行了。
倪泉兴教授
如果患了胰腺癌,通常病患有什么不适的感受或者比较明显的表现。
记者相对早期症状主要是不舒服,有一部分病人会造成早期的糖尿病,对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出现糖尿病要注意,有可能胰腺肿瘤。第二个,有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还有的病人会出现疼痛加重的,还可能会出现*疸,有的病人甚至吃了东西容易呕吐,中后期以后体重加重,不明原因的消瘦很重要,一种甲亢,一种就是有没有胃和身体上是肿瘤,第三个就是胰腺癌,包括生糖尿病。
倪泉兴教授
不明原因的突然消瘦有三种疾病的可能性,一种是甲亢,二种是消化道肿瘤,第二个就是胰腺本身问题。刚才您一直说,现在对胰腺癌的诊断方式和手段比较滞后,但您可是拯救过成千上万过病人的生命,您一定有一些诊断方法。如果说希望做这方面的检查,有哪些比较常规的检查呢?
记者对病友来说要学一些医学的知识,要尊重医学的规律,还有就是实事求是的定期做各种必要的检查,毕竟中间还是可以查出一部分的病人来,最常用的有三条,第一个查看有没有糖尿,第二个胰腺癌的病人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另外肝脏的功能,如果病人白蛋白下降或者慢性指标升高,有可能跟胰腺肿瘤有关。另外一个检查跟肿瘤有关的化验,常用的CA,另外还可以做CA50,CA,CA22,少数病人胰腺癌甲肽蛋白升高。另外还有B超、CT、磁共振,B超相对来说是一个海选方法,发现以后一定要注意空腹,医生比较有经验,可以发现2公分左右的肿瘤。第二个做CT,目前为止是诊断胰腺癌最好的方法。磁共振也类似,但作为一个定性的诊断还可以,但作为面上的观测不如CT,但磁共振对胰腺导管某个地方有问题可以看清楚。还有就是PtCT,最大的好处是看肿瘤代谢的高低。
倪泉兴教授
我们还有一个观点叫做未病先防,恐怕很难针对某一个疾病有一个预防,但了解疾病的情况,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会规避很多的风险。那么,胰腺癌有没有高危人群呢?
记者没有生病的人就要去注意了,中医治未病是有道理的。我们西医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一般来说胰腺肿瘤有高发人群,一般在50岁以后明显升高,最小的胰腺肿瘤只有11岁,但比较少,40岁以后逐步增加,50、60岁以后比较高。
长期喝酒的,长期大量抽烟的,这些都是高危人群,还有慢性胰腺炎病史,有胰腺肿瘤家族史的,还有的人本身就是生肿瘤体质的,可能其他的肿瘤转移到胰腺的,还有遗传因素。有这些因素的病人要提高警惕,糖尿病病人也要提高警惕。
倪泉兴教授
我们也希望您提供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建议,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可以规避胰腺癌的风险呢?
记者第一戒烟,不抽烟的人不要抽烟,年轻人最反对他们抽烟,第二不要大量的酗酒,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特别是不要让子女去吃肯德基,喝碳酸饮料。第二个,要加强户外运动,现在电脑很多,还有手机,天天不运动,还要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应该鼓励每天有时间室外阳光下的有氧运动。现在有一个问题,一站路不愿意走,两层楼要坐电梯,就是运动少,体质会下降,小孩户外活动少了,我们小时候户外活动很多,现在孩子都在读书,很少户外活动。
倪泉兴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