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臾(—),字湘涛,江苏省川沙县人。张伯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大师,他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医理论极为深厚,特别是将中医伤寒派和温病学派融会贯通,取两派之长,避两派之短,医术极为高明,在临床上善于治疗内科疾病,特别是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诣。
同时,他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胰腺炎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开创了中医治疗急症的新高度,受到中医界的充分肯定和患者的高度信赖。
张伯臾出身于农村。旧中国的农村缺医少药、疫病流行,农民一旦染病,常常无力求医,最后小病成大病,大病只有等死。这些悲惨的景象,对童年的张伯臾触动很大,他立志长大了要成为一位名医。当时,孟河名医丁甘仁在上海创办了中医专门学校,名动天下,成为很多有志于学医的年轻人的向往之所。张伯臾通过积极努力,终于在18岁那年成功考入了该校,成为了丁老的学生。
经过5年的扎实学习,后又随师侍诊一年,张伯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返乡行医,正式踏上了治病救人的生涯。由于医术精湛,宅心仁厚,所以在当地名气很大。解放后,他进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很快成为上海的名医。
张伯臾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方法。在治学方面,他主张寻本溯源,以《*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广览历代名家名作,以撷采众长,增进学识,提高医术。他认为,中医虽然流派很多,但是不应存门户之见,而是要融会贯通,互相借鉴,这样才可能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伯臾非常擅长治疗内科急重病和杂病,特别是对热病重症,如霍乱、高热、厥逆等重症非常在行。他从年开始研究瘟疫的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此外,他在治疗急症方面也非常高明,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塞和胰腺炎的治疗具有非常独特的方法,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有一次,医院接诊了一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当时,医院没有专门的急诊,也没有专门的有效救治心肌梗塞的方法,所以接诊医生一时束手无策。正好张伯臾路过,他运用纯中医的方法,成功将患者抢救回来。他在有感于此,医院建立了专门的科室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等急症,挽救了无数急症患者的生命。
张伯臾从医60余年,一直精研中医经典,同时还勤于临床,不断探索疾病治疗规律,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为近代中医的标杆式人物。多年来,他一直没有脱离临床一线,年届耄耋仍坚持坐门诊,参加会诊,并且指导后学,热心教学,培养一大批中医名家。
他先后撰有《张伯臾医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江南名医—医案精选:张伯臾医案》等著作。这些著作,是张伯臾教授一生经验的总结,是他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精华所在。
他的这些著作,具有极高的中医学术价值,也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指导作用,是中医临床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水平。同时,也是中医爱好者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可以更好理解中医理论,提升实践能力,更重的是可以少走弯路,实现快速入门。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