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指标 [复制链接]

1#

血氧

血氧,是指血液中的氧气,人体正常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陈代谢就越好。当然血氧含量高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体内的血氧都是有一定的饱和度,过低会造成机体供氧不足,过高会导致体内细胞老化。

人是靠氧气生存的,氧气从肺部吸入后氧就经毛细血管进入到血液中,由血液传送给身体各部位器官或细胞使用。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陈代谢就越好。

O2和CO2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气体与血红蛋白以配合物形式存在,如果氧气浓度大,血红蛋白就与氧气配合,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大,血红蛋白就与二氧化碳配合,在体内动脉血液中,氧气浓度大,在体内静脉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大。

有氧适能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

(1)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

人体中,氧的摄取和运输是由氧运输系统即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实现的,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能力,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肺的通气能力,血液的载氧能力,心脏的泵血能力,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氧的利用率(动脉血中的氧被组织所利用的比率,称氧的利用率。),骨骼肌纤维的特性。

反映供氧能力的是最大摄氧量,反映用氧能力的是乳酸阈。

血糖

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Glu)。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是由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结果。血糖的来源包括:①食物消化、吸收;②肝内储存的糖元分解;③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包括:①氧化转变为能量;②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③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胰岛是体内调节血糖的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肝脏储存肝糖元。此外,血糖浓度还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调节。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饭后1~2小时,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注射肾上腺素后,会使得血糖暂时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妊娠、哺乳和服用降糖药后。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糖代谢异常、严重肝病、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

空腹:3.92~6.16mmol/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餐后:5.1~7.0mmol/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血压

血压(bloodpressure,BP)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在不同血管内被分别称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每搏输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1.正常血压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较稳定,正常范围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

2.异常血压

(1)高血压: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前提下,18岁以上成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1.血压可以判断心脏功能与外周血管阻力。

2.血压也是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变化与判断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尿酸

尿酸是鸟类和爬行类的主要代谢产物,化学式是C5H4N4O3,微溶于水,易形成晶体。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mg,每天新生成约mg,同时排泄掉mg,处于平衡的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滞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mg/dl,导致人体体液变酸,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也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进而导致痛风发病。

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排泄速度基本恒定。体液中尿酸含量变化可以充分反映出人体内代谢、免疫等机能的状况。

对于尿酸高及痛风患者来说,饮食上有以下建议:低热量,由于体重越大,高尿酸血症程度越重,因此尿酸高及痛风患者应限制能量摄入;痛风病人应长期喝随低食物促进组织内尿酸盐的溶解多喝有利于尿酸排出,预防尿酸肾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建议患者每天饮不少于ml(约8~10杯),饮水宜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所以建议患者忌饮酒。

尿酸高人群日常保健做好十件事。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避免吃炖肉或卤肉;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以内。控制热量的摄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减少痛风发作的作用。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对痛风患者有利,适当补充豆制品可补充蛋白质。奶制品:尤其是低脂奶制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发病率。豆类:并非痛风患者的禁忌豆制品(如豆腐脑、豆腐、豆浆等)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新鲜水果选择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摄入。同时提倡戒烟,禁啤酒和白酒,如饮红酒宜适量,发作期或进展期痛风患者应严格禁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肥胖者应减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尿酸的积聚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过量食用高嘌呤的食物;第二是体内嘌呤代谢出现问题;第三是排泄量过少;第四是尿酸无法正常排泄。

正常参考值

磷钨酸还原法:

男:~μmol/L。女:89~μmol/L。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成人:90~μmol/L。

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这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检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的重点项目。

所有的血脂都和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而脂蛋白的基本结构是不同含量的甘油三酯为核心,周围包围一层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分子。脂蛋白根据密度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甘油三酯的主要携带者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携带者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具体来说,内源性血脂是指通过人体自身分泌、合成的一类血清脂类物质。内源性血脂先经过肝脏、脂肪细胞,并与细胞结合后释放到血液中,便可成为供给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相对于内源性血脂而言,来自外界、不能由人体直接合成的血脂称为外源性血脂,这类血脂大多是人体从摄取的食物中吸收而来的。食物在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后脂类物质进入血液,从而成为血脂。

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血脂和内源性血脂相互制约,二者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脂代谢平衡。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脂类物质后,肠道对于脂肪的吸收量便会随之增加,此时血脂水平就会有所升高;但由于外源性血脂水平的升高,肝脏内的脂肪合成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血脂分泌量减少。相反,如若在进食中减少对外源性脂肪的摄取,那么人体的内源性血脂的合成速度便会加快,从而可以避免血脂水平偏低,这样能使人体的血脂水平始终维持在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而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关系的存在,人体的血脂水平才能够良好地维持在稳定状态。若是长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则会造成血脂升高,诱发疾病。

人体的血液犹如汽车的汽油,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就相当于汽油中的杂质多或油路不通畅,那么高血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因此,正确认识高血脂,听听专家的指导与建议,掌握一些高血脂的调治方法,饮食得当,平时也可以用决明子和乌龙茶等组方为决乌汤茶这类组方茶长期泡饮,坚持运动,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相信高血脂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并向良性发展。

血脂在正常情况下是趋于稳定状态的,但血脂水平也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如某人平时空腹血脂正常,食用高脂肪膳食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脂,就会发现此时的血脂水平比平时空腹水平高出许多。但是这种膳食所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之后血脂即可恢复正常。医院检查血脂时,医生要求你在进完晚餐后,不要再吃其他东西,空腹12小时后再抽血了。当然,短期饥饿也可因储存脂肪的大量动员,而使血脂含量暂时升高。

代谢和调节

甘油三酯

来源: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在小肠中形成乳糜微粒(这就是外源性甘油三酯)。乳糜微粒携带的甘油三酯通过血液循环运往脂肪组织并储存其中。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一部分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输到肝脏,肝脏将它们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储存,也能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的血液(这就是内源性甘油三酯)。

去路:体内有部分的脂肪酸会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提供能量。当机体处于寒冷、饥饿时,也能转化为葡萄糖、供重要器官使用。

调节:在正常的人体中的血液中甘油三酯来源去路是基本平衡的。一般血脂代谢受到激素调节。胰岛素促进糖转变成甘油三酯,抑制甘油三酯转变成糖。胰高血糖素促进甘油三酯向糖转变。肾上腺素促进甘油三酯分解,脂肪酸向糖转化。

胆固醇

来源:每天从食物中直接吸收~mg。每天身体合成1g,70%~80%来自肝脏,10%来自小肠。由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运输到全身。

去路:用于合成脂质类激素、组成细胞膜等。高密度脂蛋白吸收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加工为胆汁酸排出体外。

调节:在正常的人体中的血液中甘油三酯来源去路是基本平衡的。一般通过高密度脂蛋白调节。

总胆固醇:2.8~5.17mmol/L

甘油三酯:0.56~1.7mmol/L

胆固醇脂:2.8~5.17mmol/L(~mg/dl),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6~1.15mmol/L;女性: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

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6项。它们正常值为:

TC:成人:2.86~5.98mmol/L(~mg/dl)

TG:0.22~1.21mmol/L(20~mg/dl)

HDL-C:0.9~2.19mmol/L(35~85mg/dI)

LDL-C:3.12mmol/L(mg/dl)

ApoA1:~mg/dl

ApoB:69~99mg/dl

脂肪肝本身即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脂肪代谢异常。脂肪肝患者血脂检查可见血脂明显增高,表现为TC、TG、ApoB均明显增高,另几项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