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经中不生病的方法,只有2个字,知道了远 [复制链接]

1#

《黄帝内经·素问》: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所以,不生病的健康养生之道在于任何事情不能过用,此乃人体健康养生的根本。人处天地之间,顺应四时变化,生长化收藏,形成祖国医学最根本的原则———天人一体观。

天地万物变幻,有六种邪气———风、寒、暑、湿、燥、火。有七情:怒、喜、思、悲、恐、忧、惊。人体感受六气,调于七情,一旦某种协调超过常规,过度消耗人体健康,即过用可引起人体不适,发生疾病。

内经还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人体不同脏器的汗是由何原因导致的。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我们健康养生常说饭吃七八分饱,多活二十年。如果每餐吃得过饱,会增加胃的负担,强行把全身血液拉到胃里消化食物,全身其他地方的血液相对减少,比如心脏、脑血管、肾脏等,这样老年人会诱发一些心梗、心衰、脑梗塞、胰腺炎、胃出血等疾病。所以,胃不能过用。

祖国医学也认为,饮食过饱,导致食气蒸迫,胃气也随之往上走,津液逼迫发散导致出汗。所以吃饭过多时的汗是消耗胃的阳气和津液。经常过饱的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感觉呼吸比较困难,吃得过饱,胃膨胀了十几倍,压迫周围的脏器,包括肺,胃往上顶,呼吸就困难。长期以往,健康越来越差,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就离你不远了。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突然收到惊吓,心脏会砰砰跳个不停,这是由于心主血藏神,惊吓后,伤的是心神。汗为心液,汗乃血之液,惊伤心气,汗出于心,故曰夺精同样的如果过于惊恐使精神受刺激,如果这时候有汗出,那么就是心脏的汗液,伤的就是心神、心液。

惊吓过度会使人心神不安,表现就是睡眠不好,心悸,总感觉惴惴不安,甚至会诱发冠心病等。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这里有还有一种说法,久立伤肾、久行伤脾。所以人体平时素质好的,可以久立和久行而不累,没走两步就累得,身体素质肯定差。这两句其实算是一个补充,持重远行也就是久行伤脾,导致脾虚,脾虚后人体肾水不得治从而泛滥。

还有一种解释,持重远行伤骨,肾主骨,所以说汗出于肾。不管哪一种解释,反正就是说明走路太过了就是伤肾,这样违背了健康养生的理念。

现在网络流行每天一万步,并大肆鼓吹其好处,这个真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就是你的身体素质允不允许你走这么远。你走了五千步就累得不行,还坚持走一万步,这就不是健康养生了,这是在消耗的精气神,消耗你的生命。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这和上句都是走路,但这是疾走,也就是快步走。这就像你唱歌,都是发音,但有鼻音、喉音、挤捏音等,每个发音的部位不一样,具体也不太懂,反正明白就好了。这就是你慢走和快走伤害的地方不一样。

快走伤的是筋,筋由肝所主。恐惧伤魂,魂在肝。故汗出于肝。这里恐惧伤魂,小编也不是太明白,因为恐惧伤肾,过于恐惧二便都会出来是不是。反正古人是这么说。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肌肉四肢都在动,脾主四肢,所以说汗出于脾。注意这里说劳苦,就是肌肉四肢动得太厉害了,还是刚才说的每天走一万步,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健脾,人体久坐不活动没食欲,动一动就会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凡事不能过用。像现在健身房里锻炼的,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量力而行。有朋友说,教练让我每次练多少个,那个标准是根据大部分人的数据总结出来的,你身体不行就没必要一定按标准,当然你身体够好,多做几个也没问题。

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

如果人体素质差,从外表都能看出来。这一句就是从观察人体强弱、骨肉和皮肤形态,就能够了解病情,这是诊断上的大法。一个人的精神、体型、面貌各方面较好的话,说明这个人身体很健康,也很容易吸引人。长期失眠、精神差、压力大的人,精神肯定不好。

当情欲无节,刺激过度,饮食不节等超过人体适应的限度时,则引发人体五脏失衡,发生本脏疾病。“生病起于过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体现,无论是时气失常、情志过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度等,均为过用的具体体现。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飞跃发展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对物质享受无节制的追求,从而导致了人的心理、饮食、起居作息等过度,使气血阴阳紊乱无序,最终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所以凡事不要过度,正如上文所述:生病起于过用。健康养生的不二法则,就这2个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